牛顿环(牛顿环干涉)
本文目录一览:
- 1、测牛顿环直径怎么读数
- 2、牛顿环中光程差的表达式是什么?
- 3、牛顿环有哪些特征?
- 4、牛顿环为什么中心有暗斑,外面为什么有亮斑?
- 5、牛顿环公式
- 6、牛顿环找不到环
测牛顿环直径怎么读数
1、沿相同方向。测牛顿环直径,沿相同方向,继续转动读数鼓轮,使十字叉丝竖线依次对准第29,28,27,26,25,15,14,13,12,11,10暗环线,记录各环直径右端相应的位置读数。测量时被放大牛顿环直径时,显微镜内的叉丝(即标尺)也放大,移动叉丝测量的,直径为所得直径。
2、在视场中见一被放大的圆孔凹痕,测量时,先旋动读数鼓轮使视场中竖直长丝与圆孔凹痕的一边相切,得一读数,然后再旋动读数鼓轮,使竖直长丝与圆孔凹痕另一边相切,又得一读数,圆孔凹痕直径为二次读数差,则为绝缘厚度。
3、取下读数显微镜目镜帽。打开钠灯,如图摆放。如图放好牛顿环,光源对准目镜筒上45°平板玻璃。调节显微镜,直到看到清晰的物相。清晰物相如图。从第15环开始逐环测量定位置至第五环,再越过环心,从另一侧第5环侧至第15环为止,计算10个环的直径d。对实验数据进行整理。
4、而读数则是与显微镜的移动有关,测得的数值时实际的大小,而不是像的大小。因为在测量牛顿环直径的时候,使用是读数显微镜,读数显微镜的镜头移动距离是可以被刻度尺读出来的。在测量牛顿环的时候,将读数显微镜镜头在牛顿环上移动,所以移动的距离就是牛顿环本身的直径。
牛顿环中光程差的表达式是什么?
通常牛顿环光程差2nd+λ/2中的n隐去不写,是由于空气折射率n=1,放入液体后n留着即可。声光调制 利用光在声场中的衍射现象进行调制。当声波传入到介质中时,介质中存在着疏密波,介质的折射率也相应地发生周期性的变化,形成以声波波长值为常数的等效相位光栅。
因此,牛顿环中光程差的表达式可以表示为:光程差 = (空气薄膜厚度 × 2) ± λ/2,其中“±”号取决于反射光线的相位变化,对于光疏介质向光密介质反射,存在半波损失,取“+”;反之,取“-”。这里的λ表示入射光的波长。
亮斑,三种材料折射率依次增加,那么总的光程差中不含半波损失,厚度e为零的接触点处的光程公式为:2ne=0=0*λ,满足明纹公式,所以是0级的明纹。
δ为光程差)等倾干涉:δ=2nhcosθ,越是靠近中心的环θ越小,而δ越大。则n越大,级数越高。牛顿环(等厚干涉):类比劈尖等厚干涉,δ=2nh+λ/2 (注意:如果没有半波损失δ=2nh),h在这是空气高度 ,而牛顿环中心处h=0,越往边缘越高所以。靠近中心处n小,边缘则n大。
牛顿环有哪些特征?
牛顿环的图样的特点如下:牛顿环是典型的等原干涉条纹。干涉条纹是以C为圆心的若干同心圆。如果从平玻璃板下面观察透射光,也可以看到干涉条纹,并且透射光的于涉条纹与反射光的干涉条纹互补,即明暗条纹的位置互换。牛顿环是一个薄膜干涉现象。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圆环特点:圆环的间距会随着远离圆心而逐渐变窄,这是牛顿环的一个显著特征。应用价值:在光学元件制造中,牛顿环被广泛应用于检查平面或曲面的平整度。通过测量亮环和暗环的半径,可以精确计算出空气层的厚度,从而显示出光的波动特性。
牛顿环,又称为牛顿圈,是光学中常见的一种薄膜干涉现象。它的表现形式是一系列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当用一个曲率半径很大的凸透镜的凸面与平面玻璃接触,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接触点为一个暗点,周围环绕着一些颜色各异的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
在日光下或用白光照射时,可以看到圆心点为一暗点,其周围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彩色圆环(紫色在内,红色在外);而用单色光照射时,则表现为一些明暗相间的单色圆圈。这些圆圈的距离不等,随离中心点的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变窄。
牛顿环为什么中心有暗斑,外面为什么有亮斑?
1、出现暗斑,那是因为光程差是半个波长的奇数倍啊,在环中心,理论上空气间隙为零,由于半波损失,所以出现暗斑。如果出现亮斑,那是由于间隙中有杂质,是的光程差为整数个波长,出现亮斑。做牛顿环实验,是为了测凸透镜的曲率半径,为了避免误差,避免环中心,就用另外的公式代替了。
2、牛顿环中心是暗斑,是因为中心接触处的空气厚度为零时,光在平面玻璃面上反射时有半波损失,所以形成牛顿环中心处为暗斑,如果中心出现亮斑,是因为间隙中有杂质,是的光程差为整数个波长。牛顿环是当平凸透镜放在球面镜的下面,在两者之间的空气薄膜上出现环状干涉条纹。
3、牛顿环中心是暗斑。以下是具体原因:光程差导致:在牛顿环实验中,光程差是半个波长的奇数倍时,会出现暗斑。在环中心,理论上空气间隙为零,光线经过此区域时会发生半波损失,导致光程差为半个波长,因此中心呈现为暗斑。
4、牛顿环中心是暗斑。因为光程差是半个波长的奇数倍,在环中心,理论上空气间隙为零,由于半波损失,所以出现暗斑。如果出现亮斑,那是由于间隙中有杂质,是的光程差为整数个波长。牛顿环,又称“牛顿圈”。在光学上,牛顿环是一个薄膜干涉现象。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5、因为实际的实验条件和环境因素可能会影响观察结果。例如,表面的粗糙度、污染物的存在以及其他光学因素都可能对观察到的干涉条纹产生影响。因此,牛顿环装置中中央区域的亮斑或暗斑现象,是由光在不同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特性决定的。理解这一现象有助于更深入地研究光学干涉的基本原理。
6、在牛顿环实验中,我们通常观察到的是中央区域呈现暗斑。然而,实际情况中,由于玻璃表面的压力作用,使得中心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导致光程差为零的位置出现暗斑。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若光学玻璃间存在灰尘等杂质,会导致光程差不为零,从而在中央产生亮斑。
牛顿环公式
1、牛顿环公式λ是单色光波。具体数值和选用光源有关。牛顿环明暗环半径公式是明环半径r=√(k-1/2)Rλ),暗环半径r=√(kRλ)。牛顿环又称“牛顿圈”,在光学上,牛顿环是一个薄膜干涉现象。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2、牛顿环公式λ是单色光波,具体数值和选用光源有关。牛顿环明暗环半径公式是明环半径r=√(k-1/2)Rλ),暗环半径r=√(kRλ)。牛顿环又称“牛顿圈”,在光学上,牛顿环是一个薄膜干涉现象。光的一种干涉图样,是一些明暗相间的同心圆环。
3、牛顿环公式是用来描述牛顿环干涉现象的,具体为:Δr^2 = λD,或者写成Δr = [λD]^0.5。在这个公式里,Δr表示第n个环的半径,n是从0开始的环的序数,λ是所用的单色光的波长,D是空气薄膜厚度。
牛顿环找不到环
1、调节牛顿环仪。调节牛顿环仪的三个螺丝,使牛顿环面上出现清晰细小的同心圆环且位于圆框中心。,将牛顿环仪置于工作台面上,使其正对着显微镜,通过转动调焦螺丝,使显微镜下降,尽量接近但不接触牛顿环仪。 缓缓旋动目镜,使镜筒内的十字叉丝清晰可见。 把钠灯放在显微镜正前方约20cm处。
2、反射光线在透镜的上表面折射(有可能全反射)不容易在底面产生适当大小、足够亮的环状干涉条纹。
3、c干涉条纹变密,这个可以由牛顿环干涉条纹的半径公式得到,实际上牛顿环就是一个等厚干涉的例子,还是要看两束相干光线的光程差与波长的关系。通常牛顿环光程差2nd+λ/2中的n隐去不写,是由于空气折射率n=1,放入液体后n留着即可。声光调制 利用光在声场中的衍射现象进行调制。
4、透射光的牛顿环是在平板玻璃下面产生的。在下方观察即可。它与反射光的牛顿环是明暗互补,因为有半波损失与反射光插入。在牛顿环的示意图上,下部为平面玻璃(平晶),A为平凸透镜,其曲率中心为O,在二者中部接触点的四周则是平面玻璃与凸透镜所夹的空气气隙。
5、光源:牛顿环的产生需要有一束单色光源,通常使用激光光源或者单色光源。透明介质:在光源和观察者之间需要有一个透明的介质,通常使用一块平整的玻璃片或者透明的凸透镜。平行光:光线需要以平行的方式照射到透明介质上,这样才能形成明亮的干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