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论止盗(唐太宗论止盗中唐太宗是一个怎样的人)
本文目录一览:
资治通鉴·唐纪(唐太宗论止盗)
1、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2、唐太宗论止盗翻译:(唐太宗)皇上与群臣议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于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3、鄃令裴仁轨私役门夫,上怒,欲斩之。殿中侍御史长安李乾佑谏曰:“法者,陛下所与天下共也,非陛下所独有也。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臣恐人无所措手足。”上悦,免仁轨死,以乾佑为侍御史。上尝语及关中、山东人,意有同异。
4、《资治通鉴唐纪》贞观治道是司马光主编,内容为贞观之治的古文。《资治通鉴唐纪》全文翻译唐太宗李世民和群臣讨论如何平息盗贼。有人请求用严格的法令来禁止,太宗面含嘲笑着说:“百姓之所以成为盗贼,是因为赋税劳役繁重,官吏贪污,民众饥寒切身,所以才不顾廉耻的。
5、资治通鉴唐纪一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
唐太宗论止盗原文
原文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上又尝谓侍臣曰:“君依于国,国依于民。
唐太宗论止盗原文为:“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翻译如下: 我应当去掉奢侈:意味着减少不必要的开支,使国家财政更加健康。 节省开支,减轻徭役,少收赋税:这是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让他们有更多的财力和精力去从事生产活动,提高生活水平。
《唐太宗论止盗》的文言文翻译如下:原文情境翻译 皇上与群臣一起讨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唐太宗论止盗文言文翻译
皇上与众位大臣讨论怎样制止盗贼。有臣子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笑着对那官员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因为赋税太多,劳役、兵役繁重,而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因此就顾不得廉耻了。
《唐太宗论止盗》的文言文翻译如下:原文情境翻译 皇上与群臣一起讨论怎样禁止盗贼。有人请求使用严厉的刑法来制止。皇上微笑着说:“老百姓之所以去做盗贼,是由于赋税太多,劳役、兵役太重,官吏们又贪得无厌,老百姓吃不饱,穿不暖,这是切身的问题,所以也就顾不得廉耻了。
我应该去除奢侈的开支,节省开支,减轻劳役,少收赋税,选拔和任用清廉的官吏,使百姓衣食无忧,自然就不会成为盗贼,怎么要用严厉的刑法呢!”从此以后,过了几年,天下太平,没有人会捡起别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大门可以不关,商人和旅客可以露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