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赫金(巴赫金对话理论的概念)
本文目录一览:
巴赫金名词解释
巴赫金或巴赫汀是一个源于俄罗斯哲学家米哈伊尔·巴赫金的术语和理论,主要用于描述语言、文化和社会的互动关系。以下是关于巴赫金的详细解释:理论核心:语言的社会性和对话性:巴赫金理论强调语言不仅仅是一种表达工具,更是一种社会现象和文化现象。语言是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不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会影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意义。
巴赫金名词巴赫金(Bakhtin)或巴赫汀(Bakhtinian)是一个源于俄罗斯哲学家米哈伊尔巴赫金(Mikhail Bakhtin)的术语和理论,用于描述语言、文化和社会的互动关系。巴赫金理论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和对话性,认为语言是在社会交往中不断发展和变化的。
复调小说名词解释如下:复调小说是现代小说的一种。其理论由苏联文学批评家米·巴赫金于本世纪二十年代提出,并得到卢那察尔斯基的推许。“复调”,或称“多声部”,本是音乐术语,指由几个各自独立的音调或声部组成的音乐。巴赫金借用来说明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艺术的主要特色,把他看作是复调小说的奠基人。
狂欢的本质与特征:巴赫金“狂欢”理论的前提是两种世界、两种生活的划分。
术语来源:术语“复调”或“多声部”原本用于音乐领域,指由多个独立音调或声部组合的音乐作品。音乐与文学的类比:巴赫金将这一音乐术语借鉴到文学批评中,用以描述陀思妥耶夫斯基小说创作的核心特征,并将其视为复调小说的开创者。传统文学对比:巴赫金指出,在传统文学中,思想表达通常是“独白”式的。
两种世界的划分:巴赫金的狂欢理论基于两种世界、两种生活的划分。第一世界是官方的、等级森严的秩序世界;第二世界则是狂欢广场式生活,是平民大众的世界,一个完全“颠倒的世界”。
巴赫金巴赫金的贡献
1、巴赫金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创立了以“超语言哲学”为基础的历史诗学:巴赫金的理论继承了索绪尔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但有所创新,他强调语言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变迁对语言符号系统形式和意义统一的影响,提出了独特的解释。
2、米哈伊尔·巴赫金:巴赫金是苏联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哲学家和语言学家,他的理论对文学批评、符号学和语言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尼古拉·别尔嘉耶夫:别尔嘉耶夫是俄罗斯白银时代和苏联时期最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的哲学思想融合了东正教神学和西方哲学,对俄罗斯哲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3、后期生活与学术贡献:随后,巴赫金在摩尔达维亚师范学院担任俄罗斯和外国文学史教研室主任,同时进行“元语言学”研究。1969年,他定居莫斯科。巴赫金去世后,他的研究成果被整理成论文集《美学和文学问题》和《语言创作美学》出版。
4、主要贡献:巴赫金最为人所知的是他提出的“复调小说”理论,这一理论在他的主要力作《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创作问题》中得以阐述。这一理论为他赢得了世界性的声望。此外,他还写成了《拉伯雷与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代的民间文化》等重要著作。
5、巴赫金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他建立了以“超语言哲学”为基础的历史诗学,二是他对具体艺术形式的分析和探讨,如对话理论、狂欢化、复调小说和话语杂多等。巴赫金的研究并不局限于微观分析,而是强调语言实践的社会基础和历史变化。
巴赫金个人生平
巴赫金个人生平简介如下:早年生活与教育:巴赫金,全名M.M. Bakhtin,于1895年11月17日出生在苏联,成长于奥勒尔市的一个银行职员家庭。他自幼学习德语、法语、古拉丁语,后来掌握了丹麦语和意大利语,对文学哲学有着浓厚兴趣,尤其热衷于现代诗歌,尤其是普希金和波德莱尔的作品。
生平简介:巴赫金生于1895年11月17日,卒于1975年5月16日。他出生于奥勒尔市的一个银行职员家庭,并在1918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文史系。学术生涯:巴赫金的学术生涯丰富多彩,他曾在中学任教,并在维捷布斯克教授文学和美学。从那时起,他开始了哲学和人文科学诸多领域的研究工作。
年65岁的巴赫金同这位年轻人见面时让后者感到“一种在生活苦难面前凛然而立的学人风格”。“我可不是文艺学家,我是哲学家”是巴赫金的开场白。1969年起定居于莫斯科。他的研究成果死后被编成论文集《美学和文学问题》和《语言创作美学》出版。
米哈伊尔巴赫金的人生与理论:从他的生平历程出发,讨论其人文科学认识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关系,以及他对语言学和转换语言学的独特见解。理论的选择与冲突:探讨巴赫金在个体与社会、形式与内容之间的抉择,以及陈述理论和互文性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巴赫金的狂欢诗学重点分析了拉伯雷的《巨人传》,而我们追溯乔伊斯的生平和当时写作的时代背景,他与拉伯雷存在着很多相似之处。他们都不满官方的专制统治、政治腐败、经济衰弱,拉伯雷站在了官方文化的对立面,乔伊斯则极力批判爱尔兰的民族宗教虔诚和狭隘的民族主义。
《艾凡赫》主要分为绪论、正文、结语三大部分。在绪论中主要介绍了司各特的生平创作、英国外对《艾凡赫》研究现状及本文的创新意义。在正文中首先对巴赫金狂欢化诗学作了简明扼要的介绍。然后从广场、语言、人物形象、情节、结构等各个方面去揭示《艾凡赫》中的狂欢化色彩。
巴赫金(前苏联著名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详细资料大全_百度...
巴赫金,全名米哈伊尔·米哈伊洛维奇·巴赫金,1895年出生于奥勒尔市,是一位前苏联的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他以其超语言哲学为基础,建立了历史诗学,对文艺学、民俗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巴赫金于1895年11月17日出生于奥勒尔市,父亲是一名银行职员。
巴赫金出生于1895年,前苏联著名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批评家、世界知名的符号学家苏联结构主义符号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其理论对文艺学、民俗学、人类学、心理学都有巨大影响。
巴赫金是苏联的一位著名文学理论家和批评家。以下是对他的详细介绍:生平简介:巴赫金生于1895年11月17日,卒于1975年5月16日。他出生于奥勒尔市的一个银行职员家庭,并在1918年毕业于圣彼得堡大学文史系。学术生涯:巴赫金的学术生涯丰富多彩,他曾在中学任教,并在维捷布斯克教授文学和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