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的基金有必要限购吗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资管网
近日,“医药女神”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基金发布公告,限制10万元以上的大额申购、转换和定投。公告称,此举为保证基金的稳定运作,保护持有人利益。
近期,很多基金产品发布了限购的公告,理由基本都是为了保护持有人利益,但各个产品的情况不同。就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基金来说,笔者认为限购的必要性并没有那么强。
01 限购背景与现实的背离
基金公告表示,限购是“保证基金稳定运作,保护持有人利益”,但结合葛兰基金当前净值、规模以及投资者的现实,这一决策显得脱离实际需求。
葛兰管理的中欧医疗创新基金是一只明星基金产品,曾经有着非常优异的表现,历史最高回报率超过200%。但2021年7月市场见顶以后,该基金净值出现深度调整,即使近一年该基金净值上涨超过80%(截至2025.08.08),距离历史高点仍有较大距离。以更长的周期来看,该基金近三年回报率为-9.62%,近五年回报率为-28.05%,远远低于沪深300指数的回报率,也低于该基金的业绩比较基准。该基金持仓的核心医药股如药明生物、恒瑞医药等,股价较历史高点仍有较高的折价。此时限购影响投资者在行业复苏初期通过补仓摊薄基金持有成本,与“保护持有人利益”的初衷相悖。
其次,葛兰当前在管总规模较2022年峰值大幅缩水。2025年二季报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中欧医疗创新基金份额仅60.24亿份,资产净值81.14亿元,较其历史峰值明显收缩。值得注意的是,二季报显示的基金份额连续八个季度下降,即连续八个季度处于净赎回状态。这与基金净值处于高位时投资者越跌越买的表现截然不同。
图:中欧医疗创新基金各季度份额变化情况
此外,医药行业千亿市值标的充足。从二季报看,该基金的股票投资组合并未因规模过大导致调仓困难,不存在“船大难掉头”问题。此时的限购更像“预防性过度反应”,但着实没有必要。
02 限购对持有人的影响
限购对于持有人特别是21-22年高位申购的持有人有一定负面影响。
首先,从中欧医疗创新基金的历史份额变化来看,整体上高位申购的投资者仍占据较高比重。这部分投资者仍处于套牢状态,需补仓摊薄成本。限制大额资金低位增持会导致投资者解套周期延长,机会成本增加。
其次,从医药行业市场表现来看,下跌趋势已经明显逆转并进入到上行趋势,行业复苏曙光已现。在这样的背景下,限制增量资金分享反弹红利,会错失估值修复窗口。
第三,葛兰是一名优秀的基金经理,有过辉煌的业绩,也顶住了低谷期的巨大压力。但客观的说,葛兰的信任危机尚未缓解,此时限购容易让市场错误理解,感受到基金经理“不看好后市”信号。原本基金公司可能期望出现饥饿营销的效应,结果反而引发恐慌赎回,形成负反馈循环。
03 给葛兰一次重铸辉煌的机会
开放式基金的制度设计,本身就是来去自由。除非市场出现极端走势,或者重仓股因重大事项停牌出现套利或反套利机会,否则基金公司应当慎用限购的手段。
基金管理人和市场从业者可以思考是否可以探讨一些限购之外的替代方案。例如,分类额度管理。例如,对存量持有人(持有时长>2年)豁免限购,仅对新进资金限购。既可防套利,又能满足被套者补仓需求。
总之,当中欧医疗创新基金份额连续八个季度缩水、净值仍处于相对低位、投资者望存在补仓解套的需求之时,简单套用“限购风控”模板,无异于在投资者伤口上撒盐。而对于葛兰这位曾经跌倒过、但锐气仍在的基金经理,更应给她多一些机会。毕竟在公募的明星基金经理中,神话破灭后重新崛起的案例并不多见。
当前,中国资产正迎来历史性的价值重估机遇,未来百亿规模绝对不会是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包括赛道基金经理的瓶颈,所谓的“百亿魔咒”终将被打破。不妨放大格局,放开限购,给葛兰一次重铸辉煌的机会。